常見的認識誤區
誤區1 ? 獲得國內綠建3星或 LEED認證制冷機房的運行能效自然就高
事實 ? 僅滿足規范及配置要求,不關注實際的運行能效,事實上大部分項目投入運行后并不節能
誤區2 ? 采用節能產品制冷機房的運行能效自然就高
事實 ? 設備節能而系統不高效是常態,節能產品僅為其中一個環節,關鍵還要看系統整體優化匹配
誤區3 ? 安裝了機房群控系統即實現制冷機房的高效運行
事實 ? 群控系統是高效機房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配置,但解決不了設計、系統匹配、設備、施工等環節存在的問題
誤區4 ? 設計成高效機房即實現制冷機房的高效運行
事實 ? 在設備招采、工程施工、自控系統、調試&調適、運維等各個環節,只要一個環節缺乏落實,都會可能導致設計目標與實際成果偏離
常規機房與高效機房的典型特征比較
與高效機房相比,常規機房在接近滿負荷時的能效已經有所差距,但在低負荷時的能效就更差;
■ 常規機房運行能效低的部分原因:
■ 非精細化設計
■ 設備選型容易被放大
■ 系統匹配不夠好
■ 冷卻塔選型不合理
■ 落地實施過程管控不到位
■ 不重視機房群控的運行控制策略
■ 優化無能效監測手段
■ …
高效機房的實現,是一系列技術工作相互銜接和配合的過程,單個技術并不復雜,但需要保證所有技術工作的連貫性和標準一致性。